close

0000.jpg

『聖杯The Holy Grail』是耶穌釘十字架前夕和12門徒共進晚餐時飲酒的杯子,路加福音2220節:『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現在沒有人知道這杯是什麼形狀,什麼材質?相傳此杯曾盛過耶穌在十字架上流下來的血,因此法力無窮,有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兩千年來一直是基督教信仰至高無上的象徵之一。當然也沒有人知其確實下落,雖然有些教會供奉聖杯,包括梵蒂岡在內,都無法證實真偽,但信者恆信。

0010.jpg

由聖杯引發出來的各種傳奇也一直是從古到今無數考古學家、宗教學者與好奇人士的研究追尋目標,以及許許多多小說和電影的題材。

這兩部電影大致可以代表對聖杯兩種不同的詮釋:

0020.jpg

0025.jpg

1989年的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Indiana Jones系列電影的第三部,如同前兩部,劇情非常熱鬧,主角Indiana Jones風塵僕僕,甚至和希特勒面對面。經過破解一道道密語和九死一生的難關,終於在一個恆古的山洞裡見到了聖杯和守護了700年的武士。同行一位利欲熏心,親納粹的富人從一排各式各樣的杯子裡選了個鑲金戴銀的華麗杯,盛水一飲而下,以為從此長生不老,結果卻化為灰燼。Jones則選擇了一個不起眼的陶土杯,說這才應該是木匠所使用的。武士說,你選擇明智

電影裡說聖杯的神奇只限於一個小範圍內,而且從年邁體衰的武士眼神裡看得出“嫦娥應悔偷靈藥”的寂寞與無望。最後聖杯深埋於塌陷的山洞裡,孤獨的武士和Jones一行揮手告別。Jones等人騎馬奔向落日餘暉,“不帶走一片雲彩非常灑脫。

這部電影也有“信心無堅不摧”和“不是你的不可強求”的意思。

電影以佩特拉Petra(約旦境內的古蹟)為聖杯所在的場景(外貌),原本默默無名的佩特拉一夕爆紅,全球知名,成了有名的觀光勝地。

0030.jpg

0035.jpg

另一部,2006年的電影“The Da Vinci Code達文西密碼則有完全不同於傳統的解釋。原著同名小說創作起於羅馬天主教教士索尼耶Bereger Sauniere虛虛實實的“尋寶”經歷,再加油添醋,集許多有關聖杯傳說之大成,演出一場驚心動魄但純屬虛構的故事。

單以娛樂的角度看這電影拍的不錯,情節環環相扣,步步驚魂。首先出場的索尼耶 Jacques Sauniere 是法國羅浮宮美術博物館館長,和上述那位天主教教士同姓,不能說是巧合,作者必有深意。

男主角蘭登Robert Langdon是哈佛大學宗教符號學教授,由Tom Hanks飾演這位文質彬彬的飽學之士再適合不過,給觀眾先入為主的信任感。女主角蘇菲Sophie Neveu ,法國女星Audrey Tautou飾演,是法國警局的譯電員,書中描繪她“這個女人有一種不加粉飾的健康美,渾身散發出驚人的自信”。

蘭登教授到巴黎演講卻意外捲入索尼耶館長命案,索尼耶臨死前以自己的鮮血留下許多符號、數字和文字,其中明寫蘭登的名字,法國警方一位探長深信蘭登就是兇手。蘇菲是索尼耶的孫女,在警局聞訊趕來,設法幫助蘭登逃離警方控制以追尋真兇。兩人一路被警察追捕,同時解開一件件索尼耶留下的謎。從巴黎到了倫敦,終於“真相大白”。

蘇菲四歲時,父母和大兩歲的哥哥車禍中死亡,被索尼耶收養索尼耶是一個極神秘的組織“錫安會Priory of Sion”的領導人,這組織的使命是保護基督教一個流傳兩千年的秘密—耶穌和Mary Magdalene的血緣後裔,亦即“聖杯,The Holy Grail”。索尼耶則是被另一個天主教的秘密保守團體“主業會Opus Dei”為了消滅“聖杯”而追殺。

故事牽涉了達文西和牛頓等西方文明史上的大師級人物,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嘆為觀止。一個“密碼筒”的密碼居然和牛頓有密切關係,不得不服氣作者的想像力。密碼是什麼呢?

“真相”是索尼耶並非蘇菲的親祖父,也不是有意從小訓練蘇菲將來成為錫安會的領導人以保護秘密,蘇菲就是這個秘密,她是耶穌在世上第N代的後裔,就是“聖杯”。

電影裡蘭登和蘇菲生死患難,最後蘭登離開,兩人“身份”不同,再見不易。

小說的結局則略為不同,蘇菲的哥哥並未在車禍中喪生,由祖母撫養長大。而蘭登和蘇菲短短兩天之內培養出微妙的情愫,相約一個月後在翡冷翠見面。

我看過許多電影,男女主角湊成對,但在銀幕上就看不出來兩人之間有任何“化學反應”,非常掃興。而這電影裡蘭登和蘇菲卻在舉手投足間情意濃濃,好演員演出的感情畢竟不一樣。

看戲不必太認真,但劇本要夠好,演員要相配,情節不要拖拖拉拉。喜時不必無厘頭;悲時無需呼天喚地。

 

後記:

錫安會這個組織的歷史和來歷頗有爭議,並無確切的證據證明其存在,雖然有一說“錫安會”與“聖殿武士Knights Templar”一體為二。

聖殿武士Knights Templar則史有明記,起源於1099年十字第一次東征從土耳其人手裡奪回聖城耶路撒冷。最初聖殿武士不足十人,駐紮在所羅門聖殿Temple Mount廢墟,因而自稱Knights Templar。九年後班師回到歐洲,相傳他們在所羅門聖殿廢墟地下發現了大量寶藏,包括“法櫃,或名約櫃,Ark of Covenant,存放摩西十誡的石塊”、“命運之矛 Spear of Destiny”、“都靈裹屍布”、“施洗着約翰的頭骨”以及有關Mary Magdalene秘密的文件,等等。大概能想得出來,有關基督教的珍貴遺產,除了“諾亞方舟”外一股腦全歸給了聖殿武士。

聖殿武士獲得當時教皇的特許,迅速累積了大量財富,得以重金招募武功高強的江湖遊俠,人數急遽擴增。聖殿武士參與了多次十字軍東征戰役,驍勇善戰,擅於以寡擊眾。

除了武功赫赫外也長於工、農、商、貿易和運輸行業的發展。為了方便大批歐洲基督徒長途跋涉到耶路撒冷朝聖還建立了包含信用、借貸與旅行支票等等現代銀行系統的雛形,逐漸發展成一個跨國大企業,財勢雄厚遍及歐洲各地。英國倫敦現在還保有一座Templar Church

1307年法國國王腓力四世連年征戰國庫空虛,因此覬覦聖殿武士的巨大財富,和教皇聯手於1013日星期五突襲各地的聖殿武士,逮捕屠殺殆盡。這一天史稱“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和現代感恩節後的瘋狂血拼意義完全不同,13日星期五從此在西方被視為“凶日”。

殘餘的聖殿武士散落各地已不成氣候。一個有趣的傳說是一些聖殿武士流亡到了瑞士,建立起迄今仍然龐大的金融系統,證據是瑞士銀行以保密著稱,瑞士國旗是紅底白色正方的十字架。聖殿武士也是神秘兮兮,他們的記號是白底紅色十字架。諸多雷同之處,巧合乎?

腓力四世並未獲得聖殿武士的財富,那麼財富到哪裡去了?一涉及龐大的金銀珠寶,謠言總是跟隨而來。一種說法是聖殿武士原本擁有大批船隊,很快就把財富運到了新大陸。根據這個傳說拍出了另一部電影“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聖殿武士的財富藏於紐約市曼哈頓華爾街附近的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地下。這當然是毫無佐證的無稽之談,不過電影很精彩。

0037

 0045.jpg 0050.jpg

0055.jpg

主業會Opus Dei也確有其事,1928年由羅馬天主教神父和聖徒“施禮華Josemaría Escrivá”在西班牙創立,是個極端遵循傳統教義的組織,謠傳成員實行“肉身苦修”,仿效耶穌釘十字架的痛苦。即使頗富爭議,但主業會不至於像達文西密碼裡那樣不計代價非要消滅“聖杯”不可,因為他們根本不信耶穌有後裔這一回事。

0060.jpg  

 

宗教史和人類史一樣充滿血腥,不論是哪一個教,教中有會有派,其實也是人類社會的縮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KMath19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