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說你在華爾街呆那麼久了,可不可以給點建議?其實我也很想能幫大家發財。可是我覺得自己沒有那種能力,也覺得大部分的華爾街名嘴也沒有這能耐。我想從根本來談這個問題。
首先先說一個小故事,有一天和一位同事聊天,說到某一紐約投資經理人,前兩年投資回報均達到近50%,請教他的意見。這位同事的答案給了我很大的啓示。他說我不會問那位經理人如何辦到的?我會問他哪裡搞錯了?這位專家說你知不知道爲什麼美國大的退休帳戶,像加州州政府的退休帳戶,都是交給華爾街的幾家大投資銀行呢?年收益不會有你說的那麼高,但是長期的收益是穩定的沒有忽高忽底的驚喜和失望。對我們唸統計的來說高回報變異數代表高風險,(也許是高報酬)。白話點,你是希望如坐雲霄飛車今年賺90%,明年賠80%,還是每年穩穩地賺15%或是更少些。降低風險(避險)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沒有避險就等於賭博。台灣和大陸在金融方面沒有完全地開放,因此很多避險工具無法派上用場。理財專家也只能賣一些台灣本土的基金或是國外的基金(注意看是否有僅限本國公民購買的但書,因爲這一類基金在國外是只能賣給大型的金融機構,比如當年雷曼兄弟的一些產品,這類產品的計價比較複雜,而且很多資訊依法不必公開給一般大眾)。
經過了最近的金融風暴,很多高風險的公司/國家破產了,現在基本已經穩定下來了,唯一比較麻煩的是聯邦儲備銀行的退場方式。對於退休人士,我個人認爲高收益債券基金是比較適合我們的。債券屬於固定收益的產品,因爲它的未來收入(債息)是固定的。本金也會因爲市場波動而變動,就2008年的金融危機至今,本金的部位大概都已經回檔了。但是如果當年您的投資策略是跌的時候加碼(比如以半價買入債息爲6%的基金)那你現在可坐享12%的年收益。
由於台灣金融產品不夠開放,大家都一窩蜂地買股票,已成了全民運動。既然是群眾運動,那麼理應由心理學專家(楊華德兄)來談群眾心理學比較合適。我厚顏無恥,班門弄斧就在此胡蓋一通,歡迎同學們表達不同意見。從我們的本科(數學系)來看,任何現象一定遵循某種數學模式。群眾運動也不例外,一定有開始的動力,然後慢慢的達到高峰。大家一定記得,這時候一階微分爲零。就是在這關鍵時刻,群眾意志力和體力開始下降,也正是警方做驅離的最佳時刻(方仰寧知道否?)。如果我們類比群眾式的股票市場,當股票指數達到相對最高點時,就需要出脫。同理當指數達到最低點時買入。可是如何知道這兩個點呢?這是屬於技術分析的範疇,到誠品書店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技術分析方法,正是個個有希望,個個沒把握。電視上的金融名嘴,說得天花亂墜,嘴角全波(台語)。反正死道友不是死貧道。通告費早已入袋爲安。美國媒體的分析結論說,名嘴的猜中率和高中生的猜中率相當。
話說回來,您是否認爲跟著群眾走能夠賺到錢?讓我把題目換一個方式來問。到底是多數人賺到錢還是少數人賺到錢?所以我們必須調整我們的思維。不要盲目地跟著群眾走。用您的另類或是獨立思考方式在股市群眾中找到那個關鍵點,在市場將轉向之前走出群眾,獲利了結。看來我好像什麼都沒講,您認爲呢?不過巴菲特或是羅傑斯均持有類似的看法。如果您已經發財了,那我恭喜您,不然的話改變您的想法吧。
Whatever you hold in your mind will tend to occur in your life. If you continue to believe as you have always believed, you will continue to act as you have always acted. If you continue to act as you have always acted, you will continue to get what you have always gotten. If you want different results in your life or your work, all you have to do is change your mind.
留言列表